台灣咖啡的加工─水洗日曬式

1、進行取豆之前先將果實浸水,分離出未成熟、不良果實(浮在水面上的果實)以及枝葉、泥塊等屑物。
另一方面,也可以清洗果實並使之軟化。
繼之進行脫皮工作,以脫肉機將果實外皮壓榨脫除。

2、榨脫外皮與大部分果肉後,將留有內果皮與黏稠物的咖啡豆,在進行一次浸水挑選。
這時,可將不良果實或因病菌感染的果實挑出。
之後放入發酵槽和發酵桶,經過約1天的發酵時間,殘餘的黏稠汁液與果肉都會發酵去除。

3、發酵後的豆子再經過清洗、脫水的清潔工作。
而後放置於露天乾燥場約兩星期時間,或由乾燥機進行乾燥(可測濕度大約11度左右即可)

溼度檢測儀
可使用儀器檢測咖啡豆的濕度。

4、日曬期間,每日曬豆的收存,或天候不穩定,台灣可見改良後、類似茶葉凋萎箱架的透明防潮箱靜置豆子。
這時乾燥後的豆子即稱為「帶殼豆」。

5、豆子曬乾後可進行脫殼打磨的過程,台灣可見類似稻米打穀機所改良的脫殼機,
可將外殼(變硬的內果皮)與大部分銀皮脫除
(有些銀皮會殘留表面,烘焙時就成了飛散的銀皮,所以有些農家會再進行一次「拋光」打磨)。
